頸椎骨折、脫位,患者需戴頸托
醫學臨床上,頸椎骨折、脫位患者頸托用得多。頸部受傷后,如果卡壓到神經,可能導致癱瘓,此時必須借助頸托支撐頭部,穩定頸椎,同時讓患者放松頸部肌肉,減輕疼痛。
對于這些患者,急救時頸托用得怎么樣,直接關系到后期的恢復情況,因此不建議非專業人員移動頸傷患者。非專業人員遇到車禍現場時,如果發現受傷人員是清醒的,要詢問有無頸部痛、手腳能否活動、四肢是否麻木,一旦出現這些癥狀,在現場沒有二次傷害威脅的情況下,不要移動患者,需等專業人員救治。上述癥狀如果出現,可能是脊髓神經受傷,此時不動比動更安全。專業人員救治時,會及時給患者戴上醫用頸托,以減少二次損傷。
倘若特殊情況需要非專業人員參與救治,一定要注意戴頸托的手法:先把傷員放正,保持鼻、下巴、胸骨成一條線,然后將傷員頭部稍稍抬起,輕微牽引,同時在頸下塞入頸托后片,固定位置后,蓋上前片。送醫途中要注意傷員的呼吸情況,因為脊髓神經損傷可能影響呼吸功能。
一般這些患者在手術后還需要戴3個月左右的頸托(頸椎牽引器),期間的護理和生活細節都要留意。翻身時要保持頭部和身體的同步;吃飯、喝水時每一口都要少量,以免誤咽到氣管。天熱時戴頸托會出很多汗,所以要每天清洗頸托,然后晾干。需長時間戴頸托的患者,需準備兩三個替換使用。
頸椎綜合征急性發作期,患者可戴頸托。不過,臨床上大部分頸椎綜合征患者都沒到那么嚴重的程度,只是坐久了感覺頸肩脹痛、頭暈、手麻,或者頸部曲度變直,這些人可以預防性戴頸托嗎?醫生表示,當頸椎綜合征急性發作時,患者可以戴頸托,但不建議為矯正體位而預防性使用。急性發作期,頸托可以幫助患者放松肌肉,有利恢復。但是頸托不適合長時間戴,因為限制了頸部活動范圍,會導致周邊小關節活動僵硬、肌力下降和骨質疏松,反而影響頸椎的穩定性,引起頸肩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