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調膝關節支具應用于腦卒中膝關節控制障礙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腦卒中后約有70%-8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缺損,其中約有1/3-1/2 的患者在3 個月不能恢復獨立行走,其行走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恢復是腦卒中患者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膝關節控制障礙是影響步行能力的常見的功能障礙之一,主要表現為膝關節伸展不充分和膝關節過伸展的異常姿勢及運動模式。
導致腦卒中患者在步行時患側下肢負重期膝關節伸展不充分或過伸展的原因主要有:
1股四頭肌肌力低下,不能使患側下肢負重時膝關節伸展所需力量;
2腘繩肌肌力低下,不能保持患側下肢負重時膝關節的輕度屈曲;
3股四頭肌張力過高,不能保持患側下肢負重時膝關節的輕度屈曲位;
4股四頭肌、腘繩肌等其他輔助肌群存在感覺障礙,不能在步行時形成正常反饋,不能充分發揮該有的協同及拮抗作用來穩定膝關節;
5小腿三頭肌張力過高或跟腱短縮以及脛骨前肌肌力低下導致踝關節在觸地時缺少足夠的背伸角度使患腿
負重時不能產生身體重心的轉移,導致代償動作髖關節屈曲的出現,身體重心后移,由此造成膝關節過伸展的出現。
偏癱膝關節控制障礙明顯地阻礙了患者整體功能的恢復,對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影響較大。大部分腦卒中患者因為膝關節控制障礙,會誘導出異常運動模式,使立位訓練效果不佳,步行訓練不能有效進行,并且可能引發膝關節損傷。在此階段如能及時提高膝關節的控制能力,給予正確的方法,之后隨運動功能的恢復膝關節控制能力也會同步提高,因此,早期有效地加強膝關節控制能力,可以使患者抑制異常運動模式,以及建立正常運動模式是腦卒中的關鍵,且貫穿于整個腦卒中病的調理中。對于這個問題,國內目前現有的手段是按照傳統的康復方法和理療手段,康復費時費力,療效慢且不顯著。近年來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康復機器人的應用提高了膝關節控制障礙的康復效果,但是它的高成本、復雜的操作和低普及率也嚴重制約了康復治。因此,低成本、易操作的手段在國內外仍需要進一步探討。
佩戴可調式膝關節支具后能起到穩定與支持,固定功能,保護功能,助動功能,預防、矯正畸形,承重功能的作用。強制膝關節在允許的范圍內(0°-20°)進行活動,抑制膝關節過伸和給予足夠的支撐防止膝關節過度屈曲,提高膝關節控制能力。可調膝關節支具在我科應用以來,使患者在短時間內達到滿意療效,同時也豐富了腦卒中患者膝關節控制障礙的手段,為社會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產生了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王芳. 腦卒中患者采用下肢步態訓練系統防治膝關節過伸的效果
周金仙. 對腦卒中患者進行膝關節控制能力訓練對其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響
伊蕾. 助行康復機器人控制策略研究